01
政府采購,外資企業享受平等待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明確,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依規平等享受國家產業發展和區域發展等支持政策,確保外商投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經營運行、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制定、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文件中還特別提及醫療領域,要針對醫療、半導體、化工能源等重點產業鏈舉辦招商對接等投資促進活動。
去年同期,財政部發布《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其中指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除涉及國家安全和國家秘密的采購項目外,不得區別對待內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不論其供應商是內資還是外資企業,均應依法保障其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權利。
兩份文件疊加,對于醫療器械行業而言,再次明確:外商投資醫療器械企業、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醫療器械產品,在政府采購中將享受平等待遇。
賽柏藍器械關注到,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采購網上掛出的各類醫療設備采購文件中,許多項目在允許進口一列,標注為“否”。不過從招標結果來看,限制進口的項目亦有外資品牌中選的情況。
今年8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發布招標公告,預算2300萬采購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注明不接受進口產品。最終,西門子以2298萬元的價格作為國產設備中標。
今年4月,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廳本級)江蘇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設備購置(影像類)公開招標采購。此次采購不接受進口產品投標,但知名外資品牌飛利浦的設備也在中標之列。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梢钥闯?,所謂的“進口限制令”并沒有將外資械企徹底拒之門外。
02
價格優勢下降,國產前路如何?
一般認為,在國產與進口的對壘中,價格優勢是國產品牌的最佳利器。但實際情況卻不可一概而論,對于非價格敏感型的公立醫院而言,價格優勢常常失效。
醫療器械行業資深從業者鄧鈞認為:“醫院采購不像個人消費,還會考慮節約開支,很多時候只要能申請到額度,醫院一定會買最好、最高端的設備,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患者。只有在節約資金歸醫院的情況下,價格優勢才有可能明顯?!?/span>
鄧鈞認為,進口品牌以往在中國市場中享有絕對優勢,現在要逐步讓中國企業也享有同等待遇了。以前的采購方式比較容易買到進口產品,而且進口品牌的采購價格可以明顯高于國產品牌,加上品牌知名度等因素,市場上80%-90%都是進口,現在要求國產能夠達到一定比例。
據觀察,一段時間以來,各地紛紛出臺舉措,嚴格進口產品采購審批,相關政策也被本土品牌認為是一種利好。隨之而來的則是有關“何為國產”的討論。
一位醫療器械行業資深從業者指出,進口品牌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究竟算進口還是算國產,在業內是比較有爭議的?,F在從商業和生產制造的角度來說,外資在國內生產的也能算國產,享受國產待遇。
“每個省市在做政府采購的時候標準不一樣,外資企業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要求判斷自己是否屬于‘國產’?!?/span>
但同樣是國產,醫院采購價格卻有一定程度的區別對待,進口品牌可以拿到更高的價格,耗材采購也有同樣的特點。醫保層面,比方說耗材限價,國產限價100元,進口限價150元。價格更高的產品,也可能會有更多的灰色空間。
鄧鈞說:“國產的進步根本上是核心技術的突破。許多案例都證明,中國企業一旦突破了核心技術,國產替代會很快,進口品牌成本也不太能爭得過本土企業?!?/span>
03
限制進口和鼓勵外資,平衡點在哪?
眾多跨國械企都在加碼國產化。近年以來,美敦力、西門子等跨國醫械巨頭推出新的國產化布局,也開始將更高端的產線放到中國。
在外資企業國產化過程中,一直在面對兩種局面。
一方面政策鼓勵外資企業在國內投資建廠,一方面國家也在扶持國產設備,嚴格審批進口品牌進院,兩方相持下,平衡點在哪?
器械行業資深從業者Grace對賽柏藍器械表示,以往大型設備市場三成是靠國產企業,七成是靠外資企業。但按照國產替代進程,雙方市場比例會逐漸發生反轉。“可能最后的平衡點是7成是由民族工業占據。”
“但始終會為進口品牌留一個口子,因為不可否認的是,外企仍然在研發和技術上具備高水平和一些新思路,所以最后會留20%~30%給外資企業?!?/span>
她認為,今后最大的增長來自國企,所以從整個醫療板塊營收來說,達成的是一個反向的平衡。
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跋聦觾r格的市場細分已經被國企占據了,外企今后的路更多的是依賴高精尖的東西在國內存活?!?/span>
國產設備企業與外資企業市場上平分秋色,已經是眼下即將看到的事。
(應受訪者要求,鄧鈞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