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改委、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出席,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醫改工作進展成效。相關負責人表示,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通過設置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組建醫聯體,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同時,積極推進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和使用,截至目前累計節約費用3000億元左右。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近十年來,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持續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現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網,截至2021年,居民個人衛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了27.7%。
分級診療制度是我們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重要舉措。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表示,近年來,我國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達到服務能力標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達到53%;分工協作機制不斷健全,各類醫聯體超過1.5萬個;服務模式不斷優化,建設急診急救領域五大中心累計超過1.4萬個。
“但是,必須看到的是,當前仍然面臨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城鄉、區域之間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距離群眾的期盼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供需雙方的利益引導機制建設相對滯后。”許樹強表示,國家衛健委將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
《“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間將重點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等3個方向項目建設。
許樹強表示,國家衛健委將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和建設工作。建設120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提高省域診療能力。進一步發揮地市級醫院的醫療救治主力軍作用,通過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等方式,提升縣級醫院能力。
同時,完善促進分級診療的體制機制,做好區域醫療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落實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人事薪酬制度創新、財政投入等方面政策。構建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充分發揮醫保對供需雙方的引導作用。
此外,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的《有序擴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國范圍內的規劃布局,力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覆蓋全國所有省份。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副司長孫志誠指出,“十四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支持和引領作用,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將重點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推動國家和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圍繞關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建設若干綜合類、專科類、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推動解決一批藥品、醫療設備、疫苗等領域“卡脖子”問題。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試點和有序擴圍,聚焦重點病種和專科,按照省市共建、網格布局、均衡配置的工作思路,遴選建設120個左右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孫志誠表示。
孫志誠還表示,中央投資對每個項目原則上支持不超過10億元。目前已經籌備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等等先導性項目的建設,在今年內要實質落地,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國家醫學中心項目的布局。
此外,解決群眾“看病貴”還要從降低群眾醫藥費用負擔著力,許樹強指出,推進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和使用,已開展的7批集采中選藥品平均降價超過了50%,兩批耗材集采平均降價超過80%,累計節約費用約3000億元。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衛生總費用中個人支出的占比下降到27.7%。
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副司長李淑春進一步指出,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以帶量采購為核心,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的集采改革向深度和廣度拓展。截至目前,密集推進了7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共覆蓋了294個藥品,大部分是常見病、慢性病的用藥,涉及金額占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和生物藥年采購金額的35%。國家組織藥品的集采平均降價超過50%,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的集采平均降價超過80%,累計節約費用在300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