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編制了《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提出把握產業技術進步方向,瞄準市場重大需求,大力發展生物藥、化學藥新品種、優質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藥設備、加快各領域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促進產品、技術、質量升級。
在醫學影像設備章節提出重點發展高場強超導磁共振和專科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高端CT設備、多模態融合分子影像設備PET-CT和PET-MRI、高端彩色多普勒超聲和血管內超聲、血管數字減影X射線機(DSA)、高清電子內窺鏡等,這些基本上也是國產醫療設備薄弱領域。
2018年4月,《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年)》出臺,考慮臨床應用規范、配置需求低和臨床診療需要等因素,將X線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調整出乙類大型醫療管理目錄,這也意味著醫院需求DSA設備將不再需要配置證。
政策與資金扶持,外加上國家對大型醫療設備的管控上的放權,對國產DSA設備制造商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那么DSA目前在國內真實的市場情況如何呢?
每十萬人口僅擁有0.31臺DSA
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血管造影設備主要包括DSA、X射線、CTA和MRA等,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機構的研究報告,2017年全球血管造影設備綜合市場規模為97.7億美元,其中DSA市場約為44億美元,市場份額總占比約45%。預測到2023年,血管造影設備綜合市場規模為130.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
2017年,國內DSA的市場規模約為4.3億美元,約為全球市場規模的10%,年銷售臺數為668臺,銷量占比約為全球15%。其中國產品牌為53臺,占比8%;剩下615臺為進口品牌。國內的DSA市場主要被GE醫療、西門子醫療、飛利浦醫療、東芝和島津等跨國醫療器械廠家掌控。國產DSA廠家萬東、樂普、唯邁等市場份額較小,且產品技術遠落后于進口廠商,產品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場。
目前,美國每十萬人口擁有DSA的數量為3.27臺,而中國每十萬人口擁有DSA的數量僅為0.31臺,未來,國內DSA市場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697家醫院擁有4387臺DSA設備
市場高度集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全國大陸人口13.9億,按照中國市場每十萬人口DSA擁有量為0.31臺,4387臺相當于DSA在中國市場總的保有量。
根據全國醫療機構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醫院(包括公立和私立的一、二、三級醫院)的數量為31056家,2697家醫院僅占到全國總醫院數量的8.6%,也就是說全國9%不到的醫院卻擁有了國內全部的DSA設備,DSA設備高度集中于極少數大型綜合性醫院。
注: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是目前國內擁有DSA設備最多的一家醫院,DSA設備的數量為27臺。
-
DSA設備在國內主要應用在醫院500床以上的醫療機構;
-
500-1000床位數量是我國醫療水平技術較高醫院,雖然小于100床位的醫院數量眾多,但能夠使用DSA設備的較少。
-
大于2000床位醫院采購DSA數量僅占比6.5%,但大多數大于2000床位醫院平均擁有量最高。
DSA設備作為一種介入診斷和治療設備,對醫生的操作要求較高,目前采購DSA設備的主力級別醫院以二級以上醫院為主,且主要是公立醫院。
歷史成交數量說明了國內DSA市場主要集中在大型綜合性醫院,未來市場向下存在較大空間,但受限于基層人才壓力、資金壓力,宏觀人口流向的挑戰,二級以下醫院市場的開拓難度較大。
外企“獨霸”,國產DSA發展滯后
根據近3年主要品牌成交數量情況分析,目前國內DSA市場主要為飛利浦、西門子和GE掌控,“GPS”三家的成交量呈逐年上漲趨勢。國產DSA廠家目前有主要包括樂普、萬東和唯邁,基本處于弱勢,成交量少,并且年銷售量呈下降趨勢。
DSA屬于醫學影像治療領域技術門檻相對比較高的細分領域,國內廠家在技術上與國際品牌存在較大差距。此外,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度也是國內廠家銷路難以拓寬的原因。在本次座談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沈晨陽教授就表示他們基本上沒怎么聽說過國產DSA產品。國產DSA產品不僅在技術和臨床上難以滿足臨床醫生的需求,在研發投入、市場培育以及企業品牌的建立上尚需努力。
目前,國內除了樂普、萬東和唯邁三家生產DSA產品,東軟和聯影兩家企業于2017年獲得了國家“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項目資金支持,分別承擔了低劑量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X-射線成像系統研制(中央財政經費1732萬元)、新型低劑量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X射線成像系統及臨床應用技術(中央財政經費1750萬元),項目周期4年。前不久,東軟醫療已經推出了首臺懸吊雙中心七軸智能血管機NeuAngio 30C(中文名“漢武”),按照聯影的研發實力,我們相信他們的DSA產品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向市場。
在先天優勢缺乏的前提下,國內DSA廠家要如何追趕進口品牌?需要的不僅是時間,還有人才、資金等多方面的投入。
本文部分數據來源于“中國醫學裝備協會《2018年DSA設備市場研究》”